500余名学生感受关中民俗文化 探寻中华文明—— “阳光少年行”研学活动走进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

来源:阳光报 时间:2024-05-09 10:40 字号:

古香古色的明清建筑、巧夺天工的各种雕刻、粗犷豪放的华阴老腔……将关中民俗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。5月7日,西安市雁塔区翠华路小学、阳光报社携手西安中旅国际旅行社开启的“阳光少年行”研学活动走进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,500余名学生在这里感受传统的关中民俗文化,体验劳动,探寻中华文明。

走进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,各式各样的马桩立即吸引了小朋友们的眼球,他们瞪大眼睛看看这个、瞅瞅哪个,情不自禁地去摸马桩上的雕刻。五年级6班的陈南西和甄舒然在人群中显得有些特别,这两个小姑娘人手一个小本子,将讲解的知识认真记录了下来。原来她俩相约带着本子来记录知识,她们告诉记者:“研学不是闲逛,这是校外的课堂,我们是来这里学习知识的,所以要做好笔记。”记者还故意询问了几个关于马桩的知识,结果她们对答如流。

五年级3班的崔子龙同学听讲解时很认真,他说:“今天的研学内容特别有趣,让我在户外学到了很多的知识,例如马桩文化,没想到一个拴马的石桩还有这么多的文化包含在里面。院子里面的建筑很有特点,雕刻也特别精美。看见这些建筑感觉很真实,它们不再是我们在书本上看到的样子,它们反映出了当时的文化和生活。”

今年10岁的杨晁羽同学是一个机灵的小姑娘,在参观的过程中,她不时会提出问题。她告诉记者:“今天这种研学方式让人心情愉悦,行走在真实的场景中,去学习传统的关中文化,感觉是不一样的,感受特别深刻。我了解到这些古代建筑都有它包含的文化,还有它的实用价值。”她说:“就像那堵防火墙,开始的时候我以为那就是一堵被雕刻得很美的墙,听了讲解才知道它还有一个功能就是防火,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。”

“感觉这里的每一处建筑都在诉说着一种文化,在讲述着一段历史,听着讲解又重新学习了一遍历史,而且是沉浸式的学习,这种学习更加生动,更让人印象深刻。”乔璞同学说。

谭老师是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,她说这次研学的地点选择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非常好,五年级的语文课马上就学到第七单元了,第七单元讲的就是人文主题:“足下万里,移步换景,寰宇纷呈万花筒。”这次让学生们提前了解关中的传统民俗文化,有利于接下来的学习,此次研学跟语文课相结合,非常好。谭老师说:“作为一个陕西人,学生们应该了解陕西的传统民俗文化。这里的建筑和雕刻,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是看不到的,他们在研学的过程中看见了这些东西,了解了它们所蕴含的文化,这些会让学生们终身受益。”

“一点飞上天,黄河两头弯,八字大张口,言字往里走……”同学们背着字谣,手里甩着面条,脸上洋溢着笑容,一切快乐尽在面条之中。五年级1班的董皓轩说:“今天第一次体验自己做面条,特别有成就感,我回家要给妈妈做一次。这次研学不但体验了扯面条,还学到了许多知识,像关中八景、关中八大怪等等。”

西安市雁塔区翠华路小学校长助理文姬说,此次研学地点选择得非常好,研学内容和五年级的语文课程结合了起来,和劳动教育结合了起来,让孩子们可以在参观学习中体验劳动的快乐和团队协作的快乐。让孩子们感受自己先人的文明成果,传承文明,培养孩子们的文化自信。研学不仅仅是流于形式的参观,我们还制作了研学手册,之后根据研学手册的完成度每个班级会评选几名“小小研学家”。最后,孩子们还要写研学心得体会,孩子在整场活动中既有看,还有想,还要记录。研学就是把课堂搬出校园,搬到室外,既是快乐的游,也是深度的学,让孩子们喜欢上研学这个活动。

编辑:长安融媒



主办:西安市长安区人民政府  承办:西安广播电视台
联系地址:西安市曲江池西路60号 邮箱:xatv@xiancity.cn 新闻热线:029-8535669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