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边微光 | 秦岭北麓的砖雕诗篇——倪朋辉与他的非遗传承使命​

来源: 时间:2025-07-04 10:45 字号:

微光如炬,照耀万千;凡人善举,最为动人。当美德开始春风化雨,善意的种子便在每个普通人心中抽穗拔节,辐射开来。于是,一个好人影响一群人,一件好事延伸出无数个温暖,那些感动也在平凡间不断传递。

近年来,长安区不断深化“一城好人·厚德长安”文明培育工作品牌建设,深入挖掘平凡间的不平凡榜样,传递“微光”温暖,汲取向上向善的力量。

西安市长安区滦镇鸭池口村,一座隐于秦岭山脚的砖雕艺术馆静默矗立,叮咚的凿刻声仿佛穿越千年,诉说着青砖上的文化密码,这里是“85后”非遗传承人倪朋辉的匠心天地,他用双手让古砖“活”起来,让传统技艺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新生。

从痴迷到坚守

一位手艺人的执着

倪朋辉自幼浸润于砖雕艺术,儿时跟随泥塑师傅捏泥巴,上学时痴迷描摹老戏楼上的砖雕纹样,用铅笔刀在课桌上复刻古韵。2006年,他放弃稳定的博物馆修复工作,卖掉城市房产,倾尽积蓄购得600块珍贵古砖,扎根乡村创立砖雕馆。这份近乎执拗的热爱,源于他对传统文化的敬畏:“心里有那把火烧着,从没后悔过。”

让古砖“说话”

非遗创新的当代实践

倪朋辉的砖雕不仅是技艺,更是历史的复刻与对话。他曾用20天雕出流失海外的“十一面观音像”,让观众得以触摸盛唐风华;其代表作“秦十六字方砖”茶台,以秦阿房宫地砖为原型,篆刻李斯小篆“海内皆臣,岁登成熟”,将“车同轨”的恢宏历史融于茶香之中。43款文创产品,从茶台、砚台到冬奥主题雕刻,他用实用美学打破非遗与生活的壁垒。

以技为媒

非遗传承的时代担当

作为非遗砖雕技艺传承人,倪朋辉以古建修复技艺为支点,创新打造“传统工坊+订单农业”模式,创办倪朋辉砖雕艺术馆,开发文创砖雕、建筑构件、非遗研学三大产品线,让古老技艺化作“指尖经济”,助力乡村产业振兴。

运用古法六合土配方改良提升青砖成品率,通过“非遗工坊+电商直播”,吸引了14万粉丝,香港歌手李克勤也私信请教技艺。培养出7名能独立承接古建修复项目的青年技工,带动周边村形成砖雕产业链,户均年增收超3.5万元。倪朋辉个人先后获评“西安市五四青年奖章”“西安市乡村文化振兴带头人”及“西安市乡村工匠名师”等荣誉称号。

一块青灰砖,镌刻着八百年的秦地风华。倪朋辉与砖雕的故事,是“以古砖为语,以匠心为脉”的生动诠释。在这里,传统与创新相生,技艺与时代共振,深浅交错的刻痕既是历史与匠人的私语,更是非遗传承最铿锵的足音。从痴迷到坚守,以砖为媒,用古法守护泥土淬炼的文明印记,我们薪火相传!

编辑:长安融媒



主办:西安市长安区人民政府  承办:西安广播电视台
联系地址:西安市曲江池西路60号 邮箱:xatv@xiancity.cn 新闻热线:029-85356693